검색결과

검색조건
좁혀보기
검색필터
결과 내 재검색

간행물

    분야

      발행연도

      -

        검색결과 1

        1.
        2013.12 KCI 등재 구독 인증기관 무료, 개인회원 유료
        综上, 本文以明清时期的曲理学家沈宠绥的切法理论、徐大椿的曲唱理 论作为理论依据,将敦煌民间辭<菩萨蛮>“千般愿”词加以‘乐音化’, 用节奏 与旋律考查了其“起调、过片、毕曲”有机联系。 为便于论述, 本文将此曲的词调假定为2/4拍,并用西洋乐谱的两小节 形式, 对论述的要义进行前后揆度。其结果,由此推衍出如下结论。 1.起调:首先节奏循环较频,停顿是用轻快的外向型单步调节奏收尾, 从而使‘起调’部分突出强调了极富生气与活力的活泼性。旋律中同样呈现出 坚韧和蓬勃的气势。起调词“枕前发尽千般愿”中作者向上苍发出的强烈的爱 情誓愿, 同时这也生动地体现在了节奏与旋律之中。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 者向上苍发出的所求, 以及发出所求时的气势都是积极大胆的。 2.过片:不到白昼同时出现西沉的‘参星’和东升的‘辰星’, 绝不中断这爱情 誓愿的“白日-参辰现”中, 旋律的首句(白日)节奏比起调“枕前发尽千般愿”的 首句(枕前发尽)节奏减缓的一个节拍, 但此句(白日)的旋律反而依旧轻快活 泼,这是由于‘过片’作为下篇新的开头, 它用‘字音’‘字声’的‘乐音化’强调了这 一点。过片次句与起调(千般-愿)的旋律一样,过片次句(参辰-现)着重强调 了起始的乐音同样具有强而有力的气势。不仅如此,由于同前篇的毕曲“黄 河–彻底枯”节奏相一致, 可以看出‘过片’是与前篇有机相联的曲调。但从旋 律的角度对两者‘辅音’与‘辅声乐音化’进行分析, 发现了两者旋律形态上的差 异, 前者具有‘毕曲’的形态特征,后者具有另行开头的‘起调’形态特征。 3.毕曲:最后考查了前篇毕曲(黄河–彻底枯)与下篇毕曲(三更–见日 头)的异同。节奏循环次数相同, 但单位音步的不同,使节奏产生差异。即前 篇毕曲旋律的首句(黄河)具有不失和煦的庄严, 次句(彻底枯)急促中携有楚 楚可怜的旋律,让思念的忧思变得幽怨深长, 用这样的‘言外之音’犹言毕曲 欲诉却尚未完了的情愫。但在下篇毕曲中跳过首句(三更)里所含有的几丝寒 意, 次句(见–日头)反而制造出在激情万丈里蓦然停住脚步的旋律。
        10,700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