논문 상세보기

《說文》說解常用字與國民常用國字比較析論 ──以詞彙性質演變為論

The comparison between most common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in “Shuowenjiezizhu” (說文解字) and frequent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 the development of word property

  • 언어CHI
  • URLhttps://db.koreascholar.com/Article/Detail/279234
모든 회원에게 무료로 제공됩니다.
한국한자한문교육학회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초록

在歷代的字韻書的編纂史上,漢語常用字多半以兩種模式呈現:其一乃通行用字與童蒙字書如《倉頡篇》、《急就篇》、《千字文》的模式,主要以字句組合的型態,使學習者便於記誦與認識。其二則隱含在各字韻書的說解訓釋當中。傳統訓詁的方法在於以已知釋未知,以常見解罕見,所以在字韻書中的說解用字、訓釋詞語多半具有當時常用字的性質,如此在用作字詞解釋時,才能達到使人理解的目的。前者是顯性的體現,後者則是隱性的運用。在歷代的漢字教育中,此二者實際上肩負了教育者與學習者認識漢字、理解漢字最主要的材料與途徑。本文的研究便是圍繞著「漢語常用字」的主軸,以臺灣教育部所編纂的《國民常用字標準字體表》和黃侃《論學雜著》末所附的「說文說解常用字」為分析對象,結合《說文》以來字韻書的字義說解,就其中的幾組常用字的詞彙性質進行研究。目的在於透過歷時的比較,觀察漢語常用字的詞類變化與構詞型態功能,探討這些字詞內在意義的恆常性與變動性,以及變與不變之條件因素和內涵。最後試圖通過上述之研究,重新檢視漢語常用字的整理和研析在漢字教育上的價值,對當前的漢字整理與漢字教學的核心本質與方法提出看法與建議。

저자
  • 王世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 WANG Shih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