논문 상세보기

漢字教學中的文化元素―以錯別字辨識單元為例

  • 언어CHI
  • URLhttps://db.koreascholar.com/Article/Detail/279199
모든 회원에게 무료로 제공됩니다.
한국한자한문교육학회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초록

漢字既有「工具」價值,也同時兼具「文化」價值;把「文化元素」統整到漢字教學中,「工具」與「文化」是可以兼得的魚與熊掌。配合大學學制由三年轉變為四年的契機,大學在漢字教學單元中會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以期學生能在文化的浸潤下更精準地掌握漢字、學習漢字;進而培養學生熱愛本國文化的情懷。本文以筆者任教及籌畫的教學單元為例(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大學中文」語文必修科中的「錯別字辨識」單元),說明在漢字學習課程中融入文化元素之必要及預期教學效果。
參考書目(初擬):
1. 淩子鎏《常見的錯字》,香港:世界書局,1970。
2. 許光遠《容易讀錯、寫錯、用錯的字》,香港:宏業書局,1980。
3. 陳天泉《漢字正字法》,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4. 曾憲通、張桂光《香港人學漢字》,香港:中華書局,1988。
5. 葉志民《易錯字解說》,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
6. 傅永和《漢字正字手冊》,香港:三聯書店,1994。
7. 杜維東《錯別字辨析手冊》,北京:現代出版社,1996。
8. 廣東省新聞出版局法規處編《規範用字手冊》,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6。
9. 莊澤義《字詞是非》,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1996。
10.陳瑞端《生活錯別字》,香港:中華書局,1997。
11.朱少璋《識繁寫簡——常錯簡化字大檢閱》,香港:獲益出版社,1998。
12.陳佳榮、莊澤義《中國語文表解大全》,香港:通行出版有限公司,1998。
13.莊澤義《港人別字》,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
14.何成邦《香港別字追蹤》(1)、(2),香港:明報出版社,2000。
15.陳建羽《錯別字活學活用》,臺北,台灣實業文化,2002。
16.文浩基《錯別字知多D》,香港,力行出版社,2004。

저자
  • 朱少璋(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 CHU Siu Ch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