안2007년 개정교육과정 <한문II> 적산문교육방향연구
教育課程包括公共團體和各級學校為了達成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實行的所有計劃和活動。因此現場的教育內容範圍和水準與教育過程中設定的教育目標有關。漢語課也不例外。現在一線中學·高中的漢語課是按‘2007年改定漢語課教育課程’進行的。由於教科書按改定的教育過程次第編纂,到2010年現在為止,有些學年還不能使用按改定的教育過程編纂的教科書,所以經常造成混亂。本稿為了‘2007年改定漢語課教育課程’能順利適應現場,試論新教育課程中散文教育的特徵和高中<漢文Ⅱ>散文教育的方向。‘2007年改定漢語課教育課程’改變過去以‘漢字’和‘漢字語’為中心的教育,顯示了以‘漢文’為中心的明顯的方向性。與七次教育過程相比‘2007年改定漢語課教育課程’中的<漢文Ⅰ>和<漢文Ⅱ>的目標從解讀階段上升到了對漢文的理解與欣賞階段,要求學習各種各樣的漢文資料。並且提高對漢文學史的理解,更加強化了在'漢字文化圈'上作為文化教育的目標。‘2007年改定漢語課教育課程’旨向漢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這裡所說的閱讀能力不僅是解釋作品的能力,而是對作品的高層次的理解與鑒賞。所以‘2007年改定漢語課教育課程’中的散文教育應該以學會的內容為基礎,解讀文章,理解並鑒賞作品的內容與主題,應該超過純知識的層次,為了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繼承,為了漢字文化圈的相互理解與交流要做出貢獻。<漢文Ⅰ>和<漢文Ⅱ>要採取同樣的方式,但韓國漢文學作品應該考慮文學史的進程,對有關作品要達到賦予文學意義的水準。比起<漢文Ⅰ>來說,<漢文Ⅱ>應該選擇更高水準的文學作品,如果是文學作品,教育時要根據文學史的進程,培養理解與鑒賞有關作品的能力。這就是說,<漢文Ⅱ>是以先行學習為前提的課,所以定教育方向時比'閱讀'領域應該更加重視'理解'領域和文化領域。為了更有效的<漢文Ⅱ>散文教育,考慮了以下幾個方案。第一,解讀散文時可以採用傳統的散文分析法之一的篇章法。篇章法以含主題的文章為中心,結構化分析其他文章的有機連接,是一種尋主題與脈落的方法。解釋作品時,先簡單的解釋全作品後,讓學生們尋找作品的主題意義和敘述結構的話,比從頭到尾解釋的方法,能更有趣兒的進行講課。第二,對於漢文散文來說,語體不同,所表現的特徵和形式也會不同,因此理解與鑒賞散文時有必要強調語體教育。現在使用的<漢文古典>上也強調一些散文語體的特徵,但是只通過教科書裡的解釋不能完全理解‘序’的整體特徵和敘述方式。最好大略說明有關作品的語體特徵。第三,文學類散文要採用根據文學史進程來尋作品意義的方式。尤其是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和關於文學批評的內容。如果不懂文學史的進程,接觸文學類散文的話,儘管能轉換成我們國語,但不會理解其文章的意思。<漢文Ⅱ>的散文教育不僅要與別的科目有聯繫,而且實施時最好要擴大到文化教育的層次。漢文包括文·史·哲,<漢文Ⅱ>在內容選擇上比中學漢文1,2,3和高中<漢文Ⅰ>更自由。所以<漢文Ⅱ>的散文教育把編制的核心放在給學生們提供廣泛的視角和多種多樣的內容上。這樣不僅能擴展漢文水準,而且能提高對不同的漢文作品的理解能力。關於這個問題還可以考慮,把韓中日的類似主題散文編成一個單元來學習的方法。總的來說,按2007年改定敎育課程<漢文Ⅱ>的散文敎育方向,首先要把'漢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作為目標,但不能停止在閱讀階段,要培養理解與鑒賞能力,最好是擴大到文化教育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