논문 상세보기

全面认识汉字在汉语研究与教学中的作用 ——兼論現代字本位理論的得失

  • 언어KOR
  • URLhttps://db.koreascholar.com/Article/Detail/279494
모든 회원에게 무료로 제공됩니다.
한국한자한문교육학회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초록

中国语言学在19 世纪之前的学科结构按汉字形音义为划分标准,分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科。这三个门类对“经学”而言,原称“小学”,这种按汉字形音义来划分为三科、以汉字来带动汉语解读与研究的学科结构,被称作“字本位”的研究体系。20 世纪初,章太炎先生接受了西方文化高峰时期的古典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的诸多理念,将“小学”重新定名为“中国语言文字学”。这个称谓的改变把“小学”字本位背后的语言显性化,明确了 “字本位”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必须看到它背后的语言要素,“小学”才能科学化。20 世纪以来,中国语言学在文字与语言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有些人信奉“洋教条”,不承认汉字与汉语关系的密切程度远远大于拼音文字与其语言的关系,忽略汉字在语言研究与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些学者出于不满意中国语言研究的“西化”,认识到汉语的特点必须遵循和继承传统的重要性,再一次把“字本位”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现代字本位理论”提出之后,许多紧跟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有些说法混淆汉字与汉语的界限,否认汉字构形系统与汉语词汇系统是两个虽互有关联却实质不同的符号系统,甚至分不清“汉字”和“书面汉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把汉字学和语言学混为一谈,将汉字教学等同于汉语教学。有些说法甚至颠覆了“汉字是纪录汉语的第二性符号”的命题,否认“汉语先于汉字产生”的历史事实。有人甚至提出“儿童可以不通过学习汉语,直接学习汉字”,以及“学习汉字比学习汉语更容易”等违背常识的说法。不论在研究领域还是教学领域,理论的混乱是存在的,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站在今天理论的高度全面衡量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澄清一些关于理论方法的重要问题,依照汉语特点,构建科学的汉语教学法。

저자
  • 王宁(北京師範大學) | WANG 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