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Non-Question Usage of Interrogative Pronouns --An Example of 'na, naer, nali'
의문사의 비의문용법 연구 -- ‘나’,‘나인’,‘나리’를 중심으로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除了表示疑问外还具有几种表示非疑问的功能,在现实语言活动中,其使用频率也十分高。汉语语法学界对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一直关注,而迄今为止在非疑问用法的名称和再次划分的划分标准上存在分歧。因此本文以 ‘哪’,‘哪儿’,‘哪里’ 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认知量的角度对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尤其是一般所说的任指用法和虚指用法进行描写和划分,也介绍表示遍指用法的一种句法形式。 本文研究的结果如下: 第一,邵敬敏(1996)对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细致分析而得出八种引申用法。文章中明确表明以语法意义为划分标准,而研究结果却表示用了语法意义和句子结构两种划分标准。石毓智(2001)以句法结构为划分标准对疑问词的两种引申用法——遍指和虚指进行了分析。他的说法相当一部分跟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一致,但表虚指的疑问代词只能出现于动词之后的观点只限于受事用法,因此在解释汉语语言现象上仍然具有限制性,缺少说服力。 第二,任指用法也称为‘全指’、‘遍指’、‘周遍性’,从认知量的角度看这种引申用法具有两种不同的量——全量和单一量(或部分量)。因此,本文认为表示不同认知量的这种用法应该划分开来,表全量的就是说所指的范围内无一例外的应该称为‘遍指’用法,表单一量(或部分量)的就是说指示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成员或者部分成员的应该称为‘任指’用法。 第三,特指反问句中的疑问代词—— ‘哪’,‘哪儿’,‘哪里’,无论其指示功能强还是弱都表示范围内的所有成员。因此可以说反问句是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表示遍指意义的句法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