논문 상세보기

关于唐宋古文的另一典范之研究

  • 언어CHI
  • URLhttps://db.koreascholar.com/Article/Detail/279328
모든 회원에게 무료로 제공됩니다.
한국한자한문교육학회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초록

若论对韩国文学产生影响的中国文学,当属唐宋时代的文学为大。其中,唐宋八大家无论对中国还是韩国,他们在后世古典散文教育方面占有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只要谈到唐宋散文文学,通常都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可是,到了十七世纪以后,却有另外一个人物跃然登场,他就是朱子。当 时,将朱子纳入唐宋散文文學, 尤其是唐宋古文代表性作家行列的,是中国清朝时期形成的古文派 -- 桐城派。他们以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为典范,追求简洁的、不加修饰的、高品位的散文文体。 为了确立这种思想,他们提出的主张如下: 第一。文学家既当是文人、又当是圣人。 第二。文学,当以『春秋之義』与『唐宋八大家』之法为宗,严格遵 循義法之旨。第三。文学的最高规范是六經、『論語』与『孟子』,其次为『左傳』和 『史記』。第四。古文当与詩等純粹文學严格区别开来。桐城派的人物们,建立并完成了这般文章论,并通过不懈努力,在已有的唐宋八大家上又增加了一位朱子,进而编撰完成了『唐宋九大家』这一选集。自此以后,唐宋九大家便成为向往纯粹汉文散文的教育家们模仿的一种典范,也一度被融义理、考证和词章为一体的曾国藩大为提倡过。再论韩国的状况,与中国有所不同,尚未发现从唐宋八大家扩展到朱子的那种文章论。而且,朱子的文学造诣和成就虽不亚于歐陽脩和蘇東坡,但在韩国仍未将其视为文学家。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因朱子的文学为載道之文,道學者只是注重道學内容,并无心品味纯粹文学内涵;二是文学家们虽想从道学作品中追索文学之美,却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在韩国,朱子仅仅被视为思想家,他的文学成果未能得到人们注意。但是,十七世纪以后,在韩国也曾有过几位关注朱子文学性的人物。他们既继承了唐宋八大家的风格,又对朱子的作品从道学意味转为文学意味来斟酌、来品味。他们大多属于醉心朱子学的人物,但对于朱子,却能从思想领域扩展到文学领域来予理解。虽然,他们未能象『韓歐正脈』那样将之升华至文学理论层次,也未提出『唐宋九大家』这类具体的解释,但无疑持具着与中国桐城派相似的见解,从而对唐宋文学有所关注,还进一步对朱子文学也予以了很大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韩国,朱子文学的地位,早已在传统教育方式之书院讲学中获得了稳固的强化,而且通过这种讲学方式,朱子的文学理论也不断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这种书院讲学,打破了以首尔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成为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上升为中世纪教育的重要基础。由此,朱子的文学也通过这种散在于全国的书院,得以大范围的传布。纵观中国的桐城派,其十分注意唐宋古文和宋明理學之关系,且曾受到当时盛行的考證學和經世致用學風的不少影响;那么在韩国,朱子文学所以产生广泛影响,其扎根的学术环境和背景究竟又是如何的呢?我想,这将是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索的课题之一。

저자
  • 鄭敬薰(Kong Ju University) | JUNG Kyoung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