논문 상세보기

基於簡化字形成的歷史探討“廢簡復繁” 問題

Discussion on the Proposal of Resto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 언어CHI
  • URLhttps://db.koreascholar.com/Article/Detail/279424
모든 회원에게 무료로 제공됩니다.
한국한자한문교육학회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초록

近幾年,中國內地“恢復繁體字”之呼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漢字教學領域也隨之出現“教繁”與“教簡”之爭。爭論中,從官方到民間以至學界,鮮見從簡化字如何形成這一“歷時”的角度觀察漢字演化的歷史,進而展開科學的、理性的討論。 本文依據專家歸納的漢字簡化9種方法,對中國國家語委和教育部聯合頒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一級、二級常用字(3500個)當中的簡化字進行數據分析,嘗試為“復繁”的討論提供多一個思考的角度。 結論:現行簡化字是通過搜集、篩選千百年來民間通行的簡體字整理而成的,並非憑空而造。而簡體字歷史悠久,它伴隨漢字的出現而同步產生,各種簡化方法約定俗成,已成體系。人為“復繁”教育成本大,“沒必要也不值得”。

저자
  • 謝春玲(香港中文大學) | Xie Chun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