논문 상세보기

漢字學與漢字應用研究

Chinese Paleography and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 언어CHI
  • URLhttps://db.koreascholar.com/Article/Detail/279490
모든 회원에게 무료로 제공됩니다.
한국한자한문교육학회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초록

本文首先將漢字學領域中的相關學科,透過圖表,呈現彼此之關係;更綜觀當前社會發展方向,發現若干與文字有關之領域,並非傳統「文字學」或「現代漢字學」所能涵括,例如:一、透過現代科技,將古文字形進行數位化,俾能在電腦上呈現、儲存、修改、打印、交換。二、將《說文解字》等傳統研究資料進行信息化,以查尋文字各種屬性,提升研究效率。三、古今漢字綜合查尋,除字形外,尚包括讀音、解釋,以及構詞、成語、筆順等。四、蒐集古今漢字,經由音義比對,析出異體字,以備未來擴大編碼之用。五、比較兩岸及日本現行漢字,並與韓國、越南歷史漢字作比較研究。六、當前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士日益增多,學習漢字者已不限於母語為漢語的學生,漢字教學方法必須重新調整,或採用多媒體生字卡、漢字筆順動畫、多功能電子辭典等。製作此類漢字教學的輔助工具,必須以文字知識與電腦科技相結合。基於上述種種工作,本文論述「應用文字學」推廣之必要性,並將近年日受重視之「漢字教學」問題,歸入文字應用研究範圍之中。 其次,本文指出有關文字的應用研究,以「形聲字聲符兼表字義」、「現代形聲字的聲符表音率」、「漢字教學」等三個問題最具關鍵性,而三者皆以「形聲字」為核心。從研究上說,形聲字總量、聲符數量、聲符之衍生、聲符兼義比率、聲符之表音率等,皆為亟需解決之問題;從教學上說,漢字以形聲結構數量最多,若能知曉何字聲符兼義,能掌握形聲字讀音的變化,教學時即可舉一反三。然而,由於聲符總數超過1300組,此等龐大整理工作,應由大型教學或研究機構負責,或透過合作研究模式,方有成功之可能。因此,本文以形聲字聲符兼表字義之研究為例,闡述其方法與歷程,盼望為學界之後續研究提供參考。

저자
  • 黃沛榮(台灣中國文化大學) | Huang Peijung